以太坊仍是霸主,基于以太坊的L2将进一步垄断加密市场生态
以太坊是当之无愧的公链霸主,如图1所示,根据A16Z的2022年的加密市场报告,人们每日在以太坊上花费的gas fee是第2名到第6名L1的总和的6倍,这可以很好地说明人们在以太坊上交互的强烈需求。但以太坊缺点非常明显,一般来说其TPS只能达到15,反映到用户端则会导致用户每次普通转账的gas fee都高达2-20美元,其余交互操作只会比转账更复杂、费用更高。每次于应用交互都要付出几美元“操作费”在传统互联网是不可想象的。但即便如此,用户对以太坊网络的使用需求依然远远大于其他公链,这得益于以太坊的3个壁垒:
网络效应: 开发者-用户-项目网络效应给予各方参与者更好的体验,更多开发者带来了更多创新,更多用户带来了更大的市场,更多项目带来了更多可组合性和用户体验;
转换成本: 在开发者养成了在EVM开发,使用SOLidity编程,用户养成了使用metamask等习惯后,转移到另一条公链上就有巨大的学习成本;
品牌: 以太坊具有legitimacy,大家普遍认为在这个安全且去中心化的公链开发/使用才是最正统的,最符合加密精神的。
其最主要的壁垒是网络效应,为了进一步论证这一点,我们可以回想一下操作系统的发展历史:Web1巨头微软就靠着其操作系统Windows称霸至今,即使Windows的功能饱受诟病,其地位到现在依然无人可以撼动,其壁垒就是巨大的开发者-用户-软件三边网络效应。公链和操作系统的性质很像,上面的开发者,用户,项目 (软件) 越多,其价值越大,其网络效应壁垒也越强,也就越能垄断市场。
但以太坊的扩展性问题必须得到解决,否则必然无法撑起今后整个庞大加密市场的交互。在区块链的不可能三角 (可扩展性、去中心化、安全) 中,以太坊牺牲了可扩展性,选择了去中心化和安全 (也因此,以太坊维持了它的legitimacy) ,所幸,模块化区块链的框架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。
我们可以把一条公链的功能解耦为共识层、执行层和数据可用性层。当这三个功能都需由同一公链解决时,它就会被不可能三角限制。模块化区块链的意思就是让共识层、执行层和数据可用性层由不同逻辑主体执行,这样就可以破除不可能三角的难题。以现在的主流扩容方案rollup举例,rollup把执行层放在链下以获得可扩展性,把共识层和数据可用性层放在链上以保证安全和去中心化,最后用optimistic或者zk的方案让链下执行结果被链上验证,将这三层整合为一个同时拥有可扩展性、去中心化和安全的整体。Rollup方案的细节将在下文详述。
Rollup已经成为现阶段以太坊扩容最理想的解决方案。2020年底,V神发布了文章“以rollup为中心的以太坊路线图”;在2022年V神在eth上海峰会上也再次肯定了Rollup的历史地位;以太坊的Danksharding等技术也是专门为rollup准备的。在以太坊扩容成功后,以太坊最大的缺点就会被解决,其余以可扩展性为卖点的L1公链的优势就会大大减小甚至消失,从而被进一步被压缩生存空间。相对地,以太坊的垄断地位会进一步提升,开发者-用户-项目的网络效应将更加明显,以太坊从而获得整个加密世界更大的份额。
那么L2们会怎么发展呢?迁移至L2的项目可以同时享有可扩展性、去中心化和安全。同时,因为L2们是基于以太坊的,而且以太坊也对L2非常支持,所以它们也拥有legitimacy。因此,项目在以太坊路线图的指引和社区的鼓动下大规模迁徙至L2是大概率事件,而L2的头部项目则有可能继承大量以太坊的用户 (及其资金) 、开发者、项目,形成巨大的网络效应,垄断以太坊内部生态,捕获巨大价值。